網頁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我吃牛糞、我抗議

2009年10月29日 壹蘋果
拒吃美牛內臟風潮越演越烈,昨(28日)YouTube出現一段影片,網友以吃牛糞來表達強烈不滿美牛政策!網友認為沒有權力改變政府決策,只能以身體的痛苦,來做最沉痛的抗議!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第一部電視攝影記者紀錄片

《睜開左眼》(第260集)
2009/10/27 星期二晚上10點,紀錄觀點

“台灣第一部電視攝影記者紀錄片”


潛藏在血液中的熱情以及見證歷史的衝動,將被逐一喚醒…。

2008年11月11日,台北市館前路54號的周邊道路,築起了一道道拒馬。因為,這一天陳前總統要親赴特偵組接受約談,這堪稱是08年最重大的新聞事件。於是,超過200個來自國內外的記者小心翼翼地圍在封鎖線外,等待約談結果。然而在這個重要的場合,卻又有一個見證台灣社會急遽變遷、民主快速發展的攝影記者缺席了,他是華視的攝影記者小蔣。

2009傑出新聞人員論壇【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工作坊】

由政大新聞系與中央通訊社合辦的2009傑出新聞人員論壇-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工作坊即將展開。
時間:2009年11月15日、16日
地點:政大綜合院館5F國際會議廳
報名方式:98年11月8日(日)前
(一)mail至ethics@nccu.edu.tw報名(註明姓名、單位、參加日期)
(二)政大聯合報名系統

詳情參閱:http://www.nccu.edu.tw/ann/bulletin.php?bul_key=1256093167&partid=63#

附上2009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得主Damon Winter個人網站:
http://www.damonwinter.com/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2009新聞攝影比賽頒獎典禮邀請函


2009新聞攝影比賽頒獎典禮邀請函
時間:10月31日  pm7:00
地點:倉庫藝文中心(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樓,一樓為彩虹3C廣場)



各位朋友:

首先感謝大家參與今年初舉辦的攝影比賽,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參與,這個專屬於我們攝影記者的攝影比賽,才能夠在沒錢、沒人、也沒有任何的獎金、報酬的情形 下,一直舉辦到現在。而對於那些自動自發義務前來幫忙的同業來說,也是基於「要有一個真正為攝影記者舉辦的攝影比賽」,才能夠同心協力地將繁複的賽務工 作順利完成,這一切都要感謝大家熱情的參與。

就如信件的主旨所說的,我們要誠摯地邀請大家參加2009新聞攝影比賽頒獎典禮。我想,各位應該有些疑惑,攝影比賽不是八百年前就比完了嗎?怎麼現在才 在頒獎!!?

的確,是有些太晚了,如果造成各位心裡有些不舒服,我們在此先向大家道歉,包括攝影集的印製與座談會,這些都是早就該解決的事,正是因為有許多該做的事 都沒有完成,我們才必須如此鄭重地和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做了什麼努力,遇到了什麼困難。

三月比賽一結束,我們就積極地要處理後續的工作,但是因為經過三次比賽,研究會經費已所剩不多,我們決定想辦法向外募款。五月初,台灣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答應贊助,因此我們就暫緩攝影集印製的計畫,希望等贊助經費拿到手後,可以讓攝影集與展覽、座談會有更好的呈現。

六、七月的時候,我們與台灣佳能聯絡了三次,對方雖然都表明合作的誠意,卻遲遲無法給一個明確的時間,只表示要等他們公司內部的程序,正所謂「拿人的手 軟」,我們也只好癡癡地等。

一直到八月初,對方還是沒有回應,我們只好考慮先舉辦座談會,但是剛好遇到八八水災,只好延遲到九月初才開始作業,此時台灣佳能正式回應,由於總公司有 意見,他們必須取消合作的計畫。

贊助沒有著落,必須要開始考慮資源的問題,我們為此召開了一次會議,為此大家有些不同的意見,有人覺得為了對參賽者負責,就算把結餘的經費用光,也要把 攝影集做出來;而另一些人覺得,研究會的工作是長久的,我們要一屆接著一屆的辦下去,在目前申請贊助相當困難的情形下,應該為明年的攝影比賽保留一些資 源。

兩種作法都有道理,也都很為難,最後我們決定採取一個比較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印製獎狀,舉辦頒獎典禮。研究會的確無法給大家什麼實質的東西,連攝影集也 印不出來,最後剩下來的,大概只有榮譽了,畢竟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攝影比賽」,有專屬於攝影記者的比賽規則,用最公平、最公開的程序評選照片,這也是 為什麼大家願意參賽的原因,所以我們決定在這個稍嫌晚的時間,邀請大家來參加2009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的頒獎典禮。

另外,邀請大家來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徵求對於2010年攝影比賽的建議(或是批評),讓我們明年的比賽能夠做的更好。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敬上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通告

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通告
TAI HAI Press Photo Contest

網站:www.thpp.org

首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台賽)

通告


中國•廈門

2009年,第一屆

截稿日期:2010年2月18日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超文希望將他的意見附上,請大家參考:

各位理監事:日前評審團會議中,林少岩、謝三泰、施宗暉三位評審決議要邀請四位線上資深攝影來擔任評審,這四位包括:林錫銘、黃子明、林俊安、徐秀敏,也就是四個報紙的主管。
過去研究會也有人質疑找主管當評審是否是「官大學問大」,或是主管會偏袒自己人,但是過去的比賽也是會被人質疑不公,而且不公的原因主要是: 一、評審不公開 二是評審不專業,不了解攝影記者的工作。而如今評審團會議決議找線上主管擔任評審,正是要矯正過去比賽的缺失。如果我們擔心什麼?是否因為我們的過份擔心而讓比賽變得更不專業,正如林老師的投書所言,比賽的過程完全公開,而且有紀錄可循,如果真的有人不公平,大家也可以在事後發現,不公平者以後也不用想當評審,甚至會被人唾棄,所以,希望大家放開心胸,就當作是一種嘗試,聽聽資深攝影對我們的看法,新聞攝影比賽就是一個讓所有攝影記者對話的時空,大家也許對彼此的說法無法完全信服,但是至少你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甚至可以在研究會事後的座談會中提出你的不同意見,我想,這是比賽最重要的目的,透過所有攝影記者的對話、討論,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更進步,也讓攝影記者的專業能更獲得肯定。
超文

給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對台灣年度新聞攝影大賽評審委員遴選的建議--林少岩老師投書

多年以來,我曾數次詢問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等舉辦新聞獎競賽的團體,為什麼聘請攝影獎的評審委員時,總是將仍任職於媒體的資深攝影記者排除在外?
資深、優秀且仍在業界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從經歷、視覺素養和對媒體運作的熟悉度來看,都是最適當的新聞攝影獎評審。各地的新聞攝影比賽,莫不是從這些大家在專業上有所推崇的現職視覺工作者中去挑選遴聘。這點只要大家去查一下世界各主要新聞攝影比賽歷屆評審委員名單和職稱就可明顯看出,無須多言。只有台灣的新聞攝影比賽長久以來都是以文字工作者、學者或己不在新聞線上的退職攝影工作者為評審團主要成員。為什麼?
我從不同對象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怕仍在媒體任職的評審有門戶之見,不夠公正,有偏袒之虞。

談「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二)

社會現實與專業理想的距離

我們或許可以提出一些假設(也許這已經是個事實):如果媒體經營者的想法已經與過去不同,在兩者須取其一的情況下,他們要的是可以賣錢的新聞,而不是有社會責任的新聞;他們要的是可以符合產業生產需要的記者,而不是文筆佳、觀察能力強、有正義感的文人;他們要的是偷拍、快拍能力好攝影,而不是一個重視視覺性、能拍攝富意喻性照片的攝影家…那麼,傳統新聞專業的論述可能就受到了挑戰,我們也必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才是這個行業的專業。

談「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一)

組織的緣起

2005年底,聯合報攝影記者鄭超文邀我共商舉辦一場新聞攝影比賽的計畫。第一次開會那天,透過討論發現,我們必須先有組織,才能有舉辦活動的正當性。於是取得了共識;大家決定比賽計劃暫停,積極籌備成立組織的工作。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備工作,歷經數十次的會議,研究會終於通過內政部的合法程序正式成立。緊接著的問題,就是所有社會團體與組織工作者的重要課題──這個組織該怎麼運作?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系列之七) 得獎者感言

鄭超文:由於部分得獎人等一下還有工作必須先行離開,所以我們中斷一下對談,繼續頒獎,並請他們發表感言。


黃世麒:我進到新聞攝影圈沒有幾年,本來是唸的是新聞系,但是因為老師說我拍得還不錯,所以就被「騙去」當攝影記者了(哈哈!)。這次得獎的照片(體育新聞類第三名),是我在立報時拍的,現在到了中時,也希望能夠有好的表現,在下次比賽也能夠拿到獎項。

(系列之六) 經濟掛帥 爭取的理由何在?

鍾宜杰:聽到林老師、郭老師、子明大哥的發言,大家都提到中國大陸非常有潛力,綜合起來,我個人看到幾個問題,譬如說,林老師說到大陸的攝影非常有潛力,郭老師也提到長期以來台灣的攝影都不被重視,子明大哥也提到環境不好,長遠來看攝影也是滿堪慮的。基本上,這些問題涉及到兩個層次,一個攝影的專業,一個是攝影的政治。尤其剛剛郭老師提到在編輯部裡頭攝影地位的問題,那就是非常政治的。譬如說三泰大哥 那個年代,他們的敵人就是威權,必須去爭取言論自由,所以他們的熱情在那裡看到了。而我們的問題不再是威權,但大家切身感受的卻是經濟的問題。

(系列之五) 系列照片第一名得獎感言

(接上文)鄭超文:謝謝子明大哥。現在請大家提問或是發表一下看法,當攝影應該是很有意見的,因為這個工作就是在表達意見,只是呈現方式是影像。


胡瑞麒:有有有,我有意見。我可以發表一下得獎感言嗎? (現場報以熱烈掌聲給以鼓勵)

(系列之四) 新聞大小VS.專業熱情

黃子明:首先,我要先恭喜得獎者。再者,我也要呼應少岩剛剛的談話。從過去我與大陸新聞攝影同業互動的經驗發現,他們對於比賽參與的頻繁與熱情,真的令人印象深刻。他們不光是上個月舉辦的華賽,是動員眾人之力來舉辦,各地方也經常聯合不同媒體一起舉辦新聞攝影比賽,我想,我們不僅是在個人企圖心或是組織的運作上,都還要再學習。比方說,南方都市報就有8個圖片編輯,這是台灣過去、現在都沒有的,未來應該也不會有的。但是在大陸,不只是南方都市報這樣的大報在做,就連很多小報也在做同樣的事。至於比賽,他們動員的工作者之多,參與的人之多,還有邀請國內外知名攝影人參與的熱情和盛況,真的是令我汗顏。

(系列之三) 台灣攝記,仍有揮灑空間

謝三泰:我曾經看過一個調查資料,顯示台灣的新聞自由度是亞洲第一。也許我們已經快要被中國超越了,但是我並不悲觀,因為應該還有許多揮灑的空間,特別是在政治議題上,我們的自由度比他們大多了。
過去我們當攝影記者,不是以搶頭版為榮,最開心的是利用閒暇的時間去拍圖片故事。有人跟我說:「三泰,你們活在很幸運的時代。」如果要說幸運,那我會說張照堂他們的時代更幸運,但是我一樣看到那個世代的人在喝酒、在鬱卒。

(系列之二) 台灣攝記,不能總是懷憂喪志


郭力昕:我延續少岩的話題,發表一下我的看法。1998年我因為張照堂老師的介紹,前往上海參加一個攝影研討會,看到現場幾百個人參加,那種熱情真的令人很震撼。從那個時候,大陸的專業新聞攝影就開始起飛了。這十年來,我每年都會到大陸參加一次攝影節,感覺到他們進步的速度很驚人,當然這不只是在攝影,在 其他部分都一樣。
雖然台灣的視覺很強,很多設計師或創作者的作品拿到大陸,還是舉足輕重,但是台灣人數的多寡、國力強弱、國際能見度等等都不及大陸,因此台灣除了技術之外,剩下的就是熱情了。我要引用少岩在攝影集裡的一句話「在尚未進化的台灣媒體環境中,進步要靠攝影記者自力救濟,環境和體制幫不上多少忙。」我深有同感,幾 十年來,台灣媒體一直不把新聞攝影當作專業,新聞攝影同業一直無法與文字、編輯有同等感受,在座各位也常覺得吃了悶虧。但是我認為台灣的攝影記者不應該再懷憂喪志,熱情也不應該只表現在個人的工作或領域。而是要凝聚力量,用群體的力量讓新聞攝影站起來。

2008大賽頒獎典禮暨座談會 重點摘錄(之一) 觀察華賽,尋找台灣攝記熱情


2008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暨座談會已於5月3日晚間舉辦,當天除了頒獎給得獎人之外,也邀請本屆評審及媒體長官列席座談,以下為座談會重點整理摘錄。
主持人:鄭超文
與談人:林少岩、郭力昕、謝三泰、陳偉、黃子明
出席者:叢昌瑾、胡瑞麒、吳逸驊、沈君帆、高修民、鍾宜杰、杭大鵬、余志偉、胡聖堤、侯永全、黃世麒、方濬哲、張鎧乙、羅沛德、陳則銘等。

鄭超文:感謝大家來參加頒獎典禮,接下來我們請今天出席的評審針對本屆比賽和新聞攝影發表看法。
林少岩:要談這次的比賽,我想可以從我之後又到上海擔任華賽評審的經驗來做個比較。看到人家的進步,我真的很憂心,因為台灣只要稍微鬆懈,很快就要被追過去了。
看 看這裡這幾個在辦比賽的人多可憐,辦得都快要哭了,但是我在那邊看到的卻是人家用一整個國家的力量在辦活動,那種對於攝影的熱情和自我提升的動力,與台灣的差別真的很大。不要說華賽,大陸光是針對攝影辦的雜誌和比賽,就不知道有多少?從區域性比賽,到全國性比賽,當地新聞攝影記者展現出的熱情真的很驚人,而且作品不比台灣差。

沈默地發起第一個不平的槍響

陳偉(DISCOVERY、BBC導演)2008.04.15刊登


台灣終於有了第一屆開宗明義以新聞攝影為導向的攝影獎項,而更難能可貴的,由新聞攝影記者自主發起的新聞攝影研究會所主辦,使得這個第一屆新聞攝影獎更具 有重大的意義;而正因為這個指標性,使得這個第一屆新聞攝影獎的頒發,更具有它的典範性。因此,擔任這次的評審,實誠惶誠恐。

一方面,這個由台灣新聞攝影記者獨立發起的獎項,在某種層面上,將代表了台灣新聞攝影的發展程度。

新聞攝影究竟是什麼?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講師)2008.04.10刊登

由「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TPPA)主辦的「2008年新聞攝影大賽」,我忝為評審之一,有幾個心得與意見分享:
一、長久以來,台灣的平面媒體在新聞工作上,並不真正尊重新聞攝影記者。對媒體經營者而言,攝影記者不可或缺,但他們在專業上又不被重視。在這樣的生態 下,TPPA能夠集結國內一流的攝影記者同仁,組織起這個專業團體,而且在物質艱困的條件下,辦起這樣的專業攝影比賽,並得到眾多專業攝影記者的支持,這 樣的集體意志,與希望繼續進步的自我期許,讓我十分敬佩。

「台灣四百年來第一次」

謝三泰(資深新聞攝影人、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監事)2008.04.07刊登
期待台灣有一個公開、公正、專業的新聞攝影獎比賽,終於在千呼萬喚地展開。這樣的活動,也被同業朋友笑稱是「台灣四百年來第一次」!

經歷過1987年自立報系開辦的「吳三連新聞攝影獎」、2007年「肉粽杯新聞攝影獎」、以及今年的「2008台灣最佳新聞攝影比賽」。讓我覺得台灣新聞攝影仍然活得好好的!

回想,「吳三連新聞攝影獎」的時代,當時我是參賽者,也得過幾項首獎。而在參賽的過程中,我及參賽者都患有與這兩次參賽者的通病。

給自己一絲活泉吧!

林少岩(資深新聞攝影人) 2008.04.02刊登

談起參加新聞攝影比賽,實際點的人會先想到獎金或領獎的風光,不那麼實際的人或許想到榮譽或專業肯定。

我情願把參加比賽看成一種機制,一種定期自我檢驗、促進提昇的機制,等於在職進修。從這角度去看,就不會在乎比賽是誰辦的或獎金多少,只會在意比賽方式和評審眼光是否夠貼近專業、能否幫助自己成長。

承認吧,在尚未進化的台灣媒體環境中,進步要靠攝影記者自力救濟,環境和體制幫不上多少忙。

「2008台灣最佳新聞攝影比賽」後的幾個思考

林照真(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2008.04.02刊登

「2008台灣最佳新聞攝影比賽」已經落幕,得獎者揭曉,台灣新聞攝影圈多了一個新的討論話題。值得強調的是,這是台灣新聞攝影同業第一次舉辦的同儕評比 大會,單是這點,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從比賽進行的流程、比賽項目、與評審討論過程來看,都是台灣新聞攝影界少見的特殊經驗。

在國內具知名度的多項新聞競賽中,早有「新聞攝影」項目,也是台灣眾媒體的必爭之地。但其實,在行之多年的諸多比賽中,文字一向是主角,攝影永遠只是搭配 的角色。當文字創作的競爭早有「採訪」、「專題」、「地方」、「國際」等不同性質的分別時,攝影還是只有單一項目,因而形成眾多不同性質類型的照片,必須 放在一個天平去評比的結果。同時,既有的新聞競賽,不論是文字與影像,一律限定在正規媒體工作的人才能參加,使得自由撰稿人完全沒有參與的機會。

去看看,也許你會眼睛一亮

林少岩(資深新聞攝影人)2007.09.30刊登

幾個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的年輕人,在沒錢、沒人的情況下,跳出來籌辦「台灣的眼睛」新聞攝影作品展。他們四處奔走,在繁重、瑣碎的策展工作之餘,還要承受一些冷眼人的訕笑、嘲諷。

為了什麼?

有人說:他們的夢想是辦一個台灣有史以來真正嚴謹、專業的新聞攝影比賽。這話對了一半;更遠大的目標是改善台灣新聞攝影的體質並提昇專業水平。唯有深切反省和求好之心,才會激發出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