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研究會請大家一起連署,反對政府收買媒體

連署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21202365800

主旨:反對政府收買媒體,以「置入性行銷」欺瞞人民
連署訴求:

一,債台高築的中華民國政府,每年耗費數以億計的公帑,收買媒體從事「隱藏式的政策宣傳」,亦即所謂「置入性行銷」,等同左手伸進我們的口袋,賄賂媒體換取正面曝光,然後將右手伸進我們的腦袋,花博、ECFA、國光石化、健保…造成嚴重的資訊傾斜,更徹底破壞媒體與政府之間的制衡關係。

二,馬總統當選後,曾簽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見下圖及檔案二),「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政令宣導;政府廣告預算應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不得偏好具有特定立場媒體」。然而他上任以來,政媒之間金錢交易越演越烈,已嚴重考驗馬總統的政治誠信,以及他對人權與改革的承諾。

三,置入性新聞如何造成台灣媒體徹底崩壞、如何傷害民主社會的根基,敬請參考我的部落格「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相關連結一)、財訊雜誌的報導(相關連結二),以及今年十一月監委吳豐山的糾正文(檔案一)。

四,這項連署的訴求對象包括朝野兩黨,例如剛當選的五都市長。如果你反對政府帶頭進行「政治性置入性行銷」,歡迎加入連署。

發起人:黃哲斌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2010臺大之美攝影比賽

透過你的鏡頭,捕捉臺大校園的美麗瞬間,記錄臺大之美!


參賽資格:
除國立臺灣大學在職職工外,所有攝影愛好者皆可參加。
附註:依相關規定,國立臺灣大學在職職工得獎者無法支付獎金

收件時間:
20101182011114截止,以郵戳為憑。



報名流程:
一、             至網路下載報名簡章。

二、             參賽者需附上:
1              報名簡章暨攝影著作著作權讓與、授權同意書
2              輸出之5×7參賽作品
3              燒錄有原始數位檔案之光碟(影像長邊至少須為2400像素或總像素不低於500萬像素,交件格式一律為JPEG檔案。需保留EXIF檔資訊。)

三、             作品規格:
         投件以「組」為標的,每組作品至少五張,至多二十張。
         尺寸:5×7之相片輸出,不得裱褙。
         傳統或數位相機拍攝皆可,攝影著作不限彩色或黑白,但均同時繳交數位檔案與紙本相片。以傳統底片拍攝者,請將底片掃描為至少500萬像素之數位檔案交件。

四、             收件方式:以掛號寄至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信箱。

五、             收件地址:231新店郵政第650號信箱。

拍攝主題:
凡臺大校區之自然景觀、涵蓋建築、人文,風景、生態等題材,單一題材或多樣題材皆可,照片之構成足以表現臺大之特色、精神者。

評分標準:
※圖片之主題表達(40%)
※圖片創意表現度(30%)
※圖片之攝影技巧、影像生動及感染力(30%)

獎項:
1、 第一名:獎金新台幣三萬元整,獎狀一紙。
2、 第二名:獎金新台幣二萬元整,獎狀一紙。
3、 第三名:獎金新台幣一萬元整,獎狀一紙。
4、   選:10-20   獎金為新台幣兩千元整,獎狀一紙。
5、   作:30-50   獎狀一紙。
6、   選:最多50 獎狀一紙(單張作品受評審肯定者)。
附註:
l         各獎項得由評審團決議從缺。
l         為避免遺珠之憾,評審團得將單張之優秀作品遴選為入選作品。

攝影分享會活動預告:
活動時間:201135(週六)
報名時間:20112131
地點:臺灣大學校總區
現場將邀請資深攝影家、比賽評審進行經驗分享與討論,並邀請得獎者與現場聽眾分享拍攝過程及心得。詳情擇期另行公布。

得獎公布:2011220日,並於35舉辦頒獎典禮。


活動聯絡人: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秘書 小姐

聯絡電話:02-23214270,請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十點至下午六點)來電。

其他注意事項:請參閱報名簡章。(請至活動網站下載)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2011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評審團遴選委員提名專區

大家好


2011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已正式開跑,根據理監事會議通過之201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評審團遴選辦法,第一階段為網路提名的程序,請大家將心目中認為適當的人選,在此文章下回覆,提名截止日期為12月9日。

提名方式:
1.直接於文章下方具名提名
2.將提名人選以具名方式E-mail寄至本會信箱 tppatppa@gmail.com

每人至多提名3位人選

為使評審團的組成能更多元、專業、周延,希望大家踴躍提名,謝謝大家!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攝影分享會2-是攝影也是藝術─鍾順龍

各位對新聞、攝影與社會有興趣的朋友,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未來將陸續規劃相關分享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聽故事、聊想法、分享經驗。


第二場分享會將邀請自由攝影及視覺藝術創作鍾順龍,視丘攝影藝術學院畢業,倫敦大學哥德史密司(金匠)學院(London University of Goldsmiths College)影像與傳達碩士。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

攝影表達有很多方式與技術。對許多人來說,攝影僅是按下快門紀錄人生,但對鍾順龍來說,攝影是值得背著重達好幾十公斤的大型攝影器材,上山下海的奔波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品。

鍾順龍的每張作品,是攝影也是藝術。而他更讓攝影有另外想像。

線上報名時間:99年10月27日~99年11月4日

分享者:自由攝影工作者鍾順龍

日期:99年11月5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00~9:00

地點:於臺大總校區 第二學生活動中心 704教室

費用:酌收講師車馬費100元
《線上報名請按我》


請各位參加者能愛惜資源,確定能出席當天活動才在此線上報名,若臨時無法出席,也請2日前來信告知。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tppatppa@gmail.com
或來電:02-23214270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新聞攝影分享會1-關懷在地的影像故事-張良一

    各位對新聞、攝影與社會有興趣的朋友,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未來將陸續規劃相關分享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聽故事、聊想法、分享經驗。

    第一場分享會將邀請到目前任職於蘋果日報的資深攝影記者張良一,出生彰化的張良一,大學時就讀淡江經濟系,於是從此愛上淡水,即使後來離開淡水住到台北市,依然關心淡水的點點滴滴、一草一木。

    他用自己的雙腳走遍淡水每吋土地,用相機及眼睛紀錄他所鍾愛的淡水,透過張良一的分享,分享一張張照片與記憶,用自己對土地與在地的情感,讓你也能發現自己的在地故事。

線上報名時間:99年10月15日~99年10月22日

分享者:蘋果日報資深攝影記者張良一

日期:99年10月29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00~9: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新生教學館」302教室









詳細台大地圖連結:http://map.ntu.edu.tw/


費用:酌收茶點及講師費100元

    由於線上報名人數已過10人,因此,分享會歡迎各位朋友屆時可以踴躍自由參加,不用另行報名。而線上報名者,於分享會當天我們會贈送小禮品一份,謝謝你們的熱情支持。
    請各位參加者能愛惜資源,確定能出席當天活動才在此線上報名,若臨時無法出席,也請2日前來信告知。為避免影響其他預先報名者權益,報名人數在10人以內時,分享會當天不另行開放臨時參加者,謝謝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tppatppa@gmail.com

線上報名請點這邊(線上報名已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

張良一個人簡歷:

1987~1991 淡江經濟系
1993~1997 中央通訊社
1997~2003 中國時報
2003迄今   蘋果日報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成立Facebook社團

本會在Facebook成立新的社團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edit.php?members&new&saved&gid=144732988892598#!/group.php?gid=144732988892598&ref=mf

歡迎大家加入成為一份子
發表自己對這個圈子及本會的意見
謝謝大家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八八攝影集上原民台《安居進行式》談話性節目

20100812原民台的談話性節目《安居進行式》邀請本會常務理事、《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主編潘俊宏參與,這是一個現場直播的談話性節目,本集針對八八過後一周年對於災民與原鄉的關懷進行討論,並且從攝影集中的影像分享建立防災教育的觀念

第一段分享九二一與八八風災的差別


第二段分享攝影集的編輯理念




第三段分享原鄉部落的需要


第四段分享學到的經驗與鼓勵的話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發表會媒體露出

自由時報A8
八八水災攝影集發表 籲勿忘災民(記者謝文華、許紹軒、黃佳琳)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7/today-life5-3.htm

中央社即時新聞
八八風災照片 感受現場情境 (中央社記者張芷瑄、鄭諺鴻、吳協昌)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8060231&pType1=DD&pType0=aEDU&pTypeSel=&pPNo=1

客家電視台新聞網
八八影像紀錄 提醒人們重視環境(廖期錚 范傑翔 台北)
http://web.pts.org.tw/hakka/news/detail.php?id=59895

教育廣播電台
八八風災攝影集發表會(記者林芳伃 台北採訪報導)
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113871

中央日報網路報
台灣/八八風災照片 感受現場情境(王鵬捷/綜合報導)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252627

大紀元電子日報
《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出版(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北報導)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6/n2988049.htm

感謝以上媒體及諸位記者刊登報導

感謝當天蒞場採訪的媒體記者及社會人士

同時也感謝以下入口網站做新聞連結

奇摩新聞網、奇摩理財網、Hinet新聞網、新浪新聞中心、中時電子報、MSN新聞頻道、政府入口網站之政府新聞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關於《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之販售

由於各界對於本攝影集相當關心,針對紅十字會補助本書的初衷及義賣的定義在此再次說明,紅十字會之所以會補助經費編撰攝影集,完全是出自於對這樣一個大事件的關注,單純從影像紀錄的角度出發,期待事件發生一週年後留下一個歷史的見證,攝影集出版的初衷在於防災教育及歷史紀錄的意義,紅十字會並會轉送攝影集至各縣市與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收藏,攝影集不對外販售,絕非要做書籍銷售、營利之行為。對於本會今日新聞稿提到義賣一事予以澄清與更正,於此再次詳加說明,期盼各位媒體先進於採訪撰稿時能在此處多加著墨陳述,造成各位的不便,本會深感抱歉。
若尚有疑問歡迎致電0953687977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長 余志偉

20100806《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發表會(有新聞稿)

由本會所舉辦的《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發表會於本日中午圓滿結束,感謝各家媒體記者及關心人士到場採訪及參與,在風災一週年之際仍然關注災民及重建議題。後續若需相關協助,歡迎來信或留言











「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發表會新聞稿


出席人員: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常務理事\攝影集主編 潘俊宏

自由攝影工作者\攝影集編審顧問 劉振祥

蘋果日報資深攝影記者 杭大鵬

中國時報攝影記者 黃世麒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於8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發表會,在八八風災將屆滿一週年之際,以書籍的歷史及教育意涵見證歷史,提醒國人不要忘記大自然的教訓、關心環境,本書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補助編撰,不對外販售,未來會轉送至各縣市政府及大專院校圖書館,做為防災教育推廣之用。發表會中邀請攝影集主編潘俊宏先生、編審顧問劉振祥先生到場分享編輯本書的意義與過程,更邀請了親臨災區的攝影工作者述說自己所遇的故事。

這本攝影集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補肋經費,才得以透過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向各界徵集一年來的影像記憶,這些影像不僅止來自於媒體中攝影記者,更有來自災民、救難人員、民間團體、政府機關等等,短短一個多月的徵集時間,超過100位各界人士投件,將近2900張照片徵得;面對雪片般飛來的投件照片,要如何整理、編排、敘說影像故事確實是件大工程,經過多次的編審會議討論,最後定調由災民切身之痛的角度出發,製作一本以災民為主體的攝影集,全書207頁、291張獲選照片,內容涵蓋大自然的反撲、血脈相連的人性光輝、重建之路、國土規劃與生態保育等議題。

八八風災是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山川大地與災區庶民是最直接的見證者,其次是迅捷出動的攝影工作者和救難人員。攝影人員帶著相機跟隨並深入各個災區,從河面、陸地、斷崖、山坡到空中,試圖以不同的角度與視窗見證這場變局。他們不只觀測了這場國土易位、沉淪的地理浩劫,更記錄下受災生靈驚悸、迷惘的心理創痛。災變之後、紀錄之後,我們還能做什麼?如果影像的本質在記錄、見證之外,它還能經過傳播、論辯、揭示的過程,引發省思、建言並促成改善,或許才算完成它的終極旨意。八八風災屆滿一年之際,這些影像的彙集朌能成為一種警惕。我們雖然經過了歷史,歷史仍在我們前方。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會員大多為遍佈全省各地的攝影記者,在災難發生當下即隨著國軍、救難人員等深入,拍攝第一手真實影像;然而媒體的呈現並非是唯一真相,災民們看到了真相,攝影工作者也看到了真相,在現今資訊爆炸、影像泛濫的時代,真相必需更多元的被呈現,真相的呈現更是攝影記者對社會的責任,提供社會與大眾另一種看到真相的方式。「八八過後.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攝影集,期望透過視覺影像的真實再現災害發生、救災過程與災後重建等記錄;喚醒人們對自然與環境的省思,同時以正向的角度敘說災民們的生命故事與社區文化,使文化的傳承不因洪水泥流而被淹沒、不因山川崩毀而消失,賦予災難正面與教育意義,強調與大自然的共生共存。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聯絡人:林書萍 0939631193/toemily1019@hotmail.com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秘書長:鍾宜杰 0910040663/richard.chung2008@gmail.com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長:余志偉 0934222151/shakingwave@gmail.com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會址:100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17號12樓
郵件投遞:新店郵政6-50號信箱
電子信箱:tppatppa@gmail.com
官網:http://www.tppa.com.tw/
電話:02-23214270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八八水災一週年攝影集徵稿海報

八八水災一週年攝影集徵稿啟事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與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合作製作《八八水災一週年攝影集》,將以二個月的時間徵稿,如經評選委員會審核採用,將支付稿費,誠邀各界攝影好手踴躍投稿。


主辦單位: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及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補助單位: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

網站:http://www.tppa.com.tw



計劃緣起

莫拉克颱風強襲台灣,在屏東、高雄等地單日降下1000毫米以上的驚人雨量而釀成的八八大水災,為台灣五十年前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豪大雨連日的沖刷導致南台灣山區大規模地層滑動、路毀橋斷,造成六百七十五人死亡,二十四人失蹤;更使人哀慟的是高縣甲仙鄉小林村慘遭土石崩落的滅村慘劇,帶走四百五十六條人命!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為使這些具張力、衝突性及省思的影像能突破媒體版面與立場的限制,與紅十字會合作出版《八八水災一週年攝影集》,透過視覺影像的專業真實再現災害發生、救災過程與災後重建等記錄;以正向的角度思考人性、國土與環境等各種面向,進而賦予災難正面意義,並強調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環保意義。



執行辦法

本方案將以二個月的時間向全省攝影記者、地方記者、自由攝影工作者與NGO組織工作者邀稿,收集整理過去一年來有關八八水災的所有照片,並派員前往各災區與相關民間團體、地方人士、志工接洽宣傳《八八水災一週年攝影集》的製作理念,以鼓勵社會賢達們提供相關照片。

再以一個月的時間,聘請專家挑選、編撰攝影集。

攝影集的內容大綱初步區分為

一、大自然的反撲:呈現災難來臨時支離破碎的國土,流離失所的家園等影像,由苦難中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

二、血脈相連、民胞物與的人性光輝:苦難的災情與漫漫的重建過程中充滿感動人心的溫情故事。不論是官員、國軍、NGO組織及社會大眾等各種援助角色,如實呈現災難斲傷的土地下之人性光輝。

三、家園與文化的重建:家園的重建伴隨著社區(部落)文化的保存與再現議題。以正面的角度呈現政府、民間團體及居民自力救濟等的不同面貌的家園重建與社區營造。

四、國土規劃與生態保育:展現重建一年來的自然、生態景觀,更展望未來的環保生態保育。

以上的內容大綱約需募集三百張照片,製作一本約200頁攝影集。內容主題端視照片蒐集的內容再作調整,若有需要則擬定拍攝計畫,聘請專業人員南下災區拍攝所需畫面。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201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

恭禧各位得獎者
201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將於4月17日(六)上午11:00舉行
敬邀各位得獎者能夠出席頒獎典禮
也歡迎各界到場觀禮

當天流程預定如下:

10:30~10:45工作人員布置

10:45~11:00報到

11:00~11:05主持人宣布頒獎典禮開始、研究會致詞

11:05~11:10致贈評審感謝狀及致詞、合影

11:10~11:15系列照片頒獎及致詞、合影

11:15~11:20一般新聞頒獎及致詞、合影

11:20~11:25突發新聞頒獎及致詞、合影

11:25~11:30新聞人物頒獎及致詞、合影

11:30~11:35肖像頒獎及致詞、合影

11:35~11:40體育頒獎及致詞、合影

11:40~11:45自然與環境頒獎及致詞、合影

11:45~11:50圖文特寫頒獎及致詞、合影

11:50~11:55研究會宣傳巡迴講座活動

11:55~12:00茶敘

12:00~12:30工作人員撤場


時間:4月17日(六)上午11:00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02-23969092/http://www.taipeistock.org.tw/
得獎名單及作品:http://tppa1.blogspot.com/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突發新聞類

第一名:蘇聖斌/中央通訊社
第二名:盧太城/中央通訊社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侯世駿/蘋果日報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年度最佳新聞攝影記者

第一名:從缺
第二名:從缺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圖文特寫類

第一名:從缺
第二名:徐簡麟/自由攝影
第三名:謝一麟/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體育新聞類

第一名:陳怡誠/中國時報
第二名:戴見安/文化大學公關室
第三名:郭日曉/中央通訊社
優選:蘇聖斌/中央通訊社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藝術與娛樂新聞類

從缺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新聞人物類

第一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第二名:田裕華/蘋果日報
第三名:陳正興/聯合報系
優選:郭晉瑋/台灣立報、陳柏宏/非凡新聞周刊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 --肖像類

第一名:陳逸宏/蘋果日報
第二名:林冠良/自由業
第三名: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張良一/蘋果日報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與科技類

第一名:吳毅平/自由攝影
第二名:林振義/蘋果日報
第三名:候世駿/蘋果日報
優選:張良一/蘋果日報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一般新聞類

第一名:黃世麒/中國時報
第二名:羅沛德/自由時報
第三名:馬立群/壹週刊
優選: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系列照片類

系列照片類
第一名    蔣煥民/壹週刊
                作品:斷臂花伯的一天
第二名    張良一/蘋果日報
                作品:我要我的家
第三名    余志偉/蘋果日報
                作品:重返多納
優選        林振義/蘋果日報
                作品:莫拉克風災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時間地點公佈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
時間:3月6日  AM10
地點: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6樓(義美大樓)
            (當日並非上班日,煩請由側門進入)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將於本週六上午10點在義美大樓六樓會議室舉行,此次比賽為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第三屆賽事,參賽人數88人、參賽件數破千,在國內各媒體新聞工作者、NGO組織、自由攝影等各方新聞攝影好手熱情參與下,相信可以見證本年度最高水準的新聞攝影作品。

評審過程採完全開放的形式,開放民眾全程旁聽,作品將以投影方式呈現。參觀民眾在不打擾評審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看到評選過程,與評審對每幅入選作品的評語,相信對台灣新聞攝影觀念的交流有莫大的助益,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也誠摯地邀請社會各界熱愛新聞攝影、對新聞攝影有更大的期許或批評的朋友,能夠一起來到現場給予批評指教,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水準能夠在大家的努力下,更上一層樓。

評審團成員為自由攝影劉振祥、潘小俠、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中國時報攝影主任黃子明、聯合報系攝影主任林錫銘、紀錄片工作者蔡崇隆、陳育青,皆是在新聞界、實務界知名的影像工作者,成員兼具專業性、多元性,相信可以精準地評選出本年度最精采、最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新聞稿】專業團體公佈新聞圖像使用規範 新聞工作者盼媒體機構支持

2010.2.7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台灣記者協會、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在數位影像蓬勃發展的今日,新聞圖像遭到竄改的案例履見不鮮,類似的事件引發極大的爭論,為了讓國內媒體機構正視目前新聞圖像遭到濫用、誤用的現象,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記者協會、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今天(2/7)召開記者會,公佈由專業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草擬的「新聞圖像使用原則」,並呼籲國內媒體機構制訂內部的自律公約,以維護新聞圖像的真實性,並讓國內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在使用新聞圖片時有所依據。

新聞圖像的濫用在數位影像發達的今日,早已履見不鮮,記者會中提出許多國外的案例,如路透社黎巴嫩藉攝影記者Haji(阿德南•哈吉 )分別於2006年七月與八月發出合成了濃煙與誘導彈軌跡的造假照片。中國大慶晚報攝影記者劉為強所拍攝的青藏鐵路與藏羚羊照片被揭發為合成照片等許多案例,類似案例若非經人揭發,讀者均不易辨識其經過變造。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鄭超文表示,當初之所以想要制定這項公約,是因為媒體上一張馬英九總統車隊在高速公路上與民爭道的畫面,被發現是以合成的方式處理,因而引發外界爭論,而長久以來,不論國內、外,新聞圖像造到竄改、變造的情形已經越來越氾濫,幾個國內的專業新聞團體因而共同討論出一個「新聞圖像使用原則」,希望提供業界參考。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表示,不論如何,「真實性」都是新聞中無可取代的原則,凡是新聞都脫離不了真實,讀者通常都沒有能力辨識新聞圖像的真假,因此新聞圖像的可信度,是建立在新聞工作者對真實的保證之上。鄭超文表示,「新聞圖像使用原則」中針對擺拍、設計畫面、合成畫面的規範,即是以真實性為出發點,因此即使編輯在某些狀況下必須使用到這些手法,也應明白地告知讀者,這張圖像是在什麼狀況下產生出來的。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表示,相較於國外媒體有一個共同的編輯室公約,國內媒體在這方面一直沒辦法形成共識,而國內的媒體高層主管普遍缺乏對於新聞圖像的素養,未來不排除拜會各媒體總編輯,期望媒體機構能夠支持建立新聞圖像使用的規範。

「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忽略照片在產製流程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監事、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則認為,新聞照片本身即具有政治性;另外相較國外流行多年的設計性圖像,國內對設計性的圖像的運用觀念,還不是很清楚。黃子明亦表示,攝影研究會雖沒有辦法強制其他媒體採用此次規範,但是社會要進步,專業價值觀能確立,希望這是一個開始。

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鄭超文最後表示,國內平面的攝影記者、文字記者都有專業組織,唯獨編輯沒有專業的組織,但是編輯在新聞產製的過程其實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希望有一日專業的編輯團體能夠出現,讓記者能夠與編輯對話,使新聞專業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能夠更受到重視。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新聞圖像使用原則

讀者信賴新聞照片乃基於事實的真實呈現,新聞圖像的拍攝、編輯與版面呈現不能背叛此信賴;今天,新聞圖像數位化,但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及可信度仍是新聞攝影永遠不變的原則。

  1. 新聞照片:在新聞事件中,拍攝者不指使、引導被攝者至特定位置拍照;影像、圖說(詮釋)以及編輯過程以不違背真實呈現為原則,包括不改變影像之內容、背景、顏色,亦不能以合成、拼接的手法虛構或重建新聞事件。
  2. 擺拍照片:在做人物訪問、圖片專題時,可能會以導演方式(擺拍setup picture)拍攝環境肖像或特寫等照片,但這也是以表達受訪者工作或生活特色、個人特質的真實面向為原則,不能傷害新聞的可信度,因此,擺拍的目的是創造一張具視覺性但絕不會讓讀者誤讀的照片。
  3. 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在新聞編輯過程中,可以創造性地使用影像來表達、說明抽象或未發生的議題。但其表現的手法必須以明顯、誇張或足以辨識為「人為產生」為原則,以避免讀者誤認其為真實發生之新聞照片。
    若使用數位影像處理軟體(photoshop)製作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必須讓讀者即使在缺乏圖說的情況下也能明顯地感受其虛構性。如果必須使用圖片說明才能讓讀者明白此圖片已經過數位技術處理,那麼這張圖片就不應被採用。
    另外,每張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的圖說,一定要說明這是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以和新聞照片有所區隔。
  4. 資料照片:應說明拍攝日期、場景與攝影者,以真實地呈現新聞事實,維護新聞的可信度。
  5. 修圖原則:過去,新聞攝影使用傳統暗房技巧的原則,是以維護讀者對新聞照片之信賴度為基石。今天,圖像數位化後亦同,數位影像處理軟體可用於照片的明暗、反差、色溫之調整或因相機鏡頭及感光元件汙損而產生污點的修飾,但調修原則仍應力求忠於事實,不可竄改、増刪照片內容。
  6. 圖片說明:其功用在,提供影像不能提供的基本事實(例如人、事、時、地、物等)、背景資料(例如為什麼或是意義何在…等),以及影像欣賞與解讀的角度,進而凸顯影像的視覺語言。因此圖說不應夾帶攝影者的揣測、想像以及無法驗證之情緒、狀況與對白。例如一張主體面帶微笑的照片,應僅描述被攝者為「微笑」,而非「高興」;一個流淚的母親,應僅描述「流淚」而非「傷心」。憤怒、傷心、高興、愉快...等情緒應以圖片元素表現,由讀者解讀,而非由攝影者或編輯以圖說文字進行主觀詮釋或暗示。
  7. 若是在採訪新聞事件中,因需要而採用擺拍手法時,請在圖說中揭示,以維護新聞照片的可信度。
  8. 新聞圖像的完整性:為避免新聞圖像訊息的漏失,應尊重並堅持新聞圖像的完整性至最後的版面呈現,故標題壓圖片或去背之做法應力求節制,如有必要為之,建議與攝影單位和圖片編輯等視覺相關工作人員共同討論。

【採訪通知】請勿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專業新聞團體公佈自律公約

【2010.2.7新聞採訪通知】
請勿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專業新聞團體公佈自律公約
公約緣起: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我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


2004年美聯社記者造假西安暴雨照片、2006年路透社駐以色列攝影記者發佈經軟體竄改的照片、以及日前國內報紙以合成照片示意總統座車於高速公路與民爭道之狀況,因而引起各界討論。在影像數位化、科技進步普及的今日,合成影像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我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專業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媒體機構改善機構內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圖片編輯、攝影部門及美編之意見及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我們呼籲台灣媒體機構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讓民眾不至再接收到虛假、偽造的新聞圖像訊息,也讓媒體從業人員有所依歸,展現其專業性。

公約內容:新聞圖像使用原則(參見附檔)


自律公約與談人:(發言順序)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 鄭超文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常務理事 鍾宜杰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莊豐嘉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陳世敏


時間:二月七日上午十點(星期日)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樓下為彩虹3C資訊廣場樓上,靠近華山藝文中心

交通:捷運忠孝新生站一號出口步行約兩分鐘


發起團體: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依筆劃順序)


聲援團體: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鄭超文  0932942732  王毅丰 0930098345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宋小海   0926-959-366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維護新聞真實 抗議媒體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連署聲明》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我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連署。

2004年美聯社記者造假西安暴雨照片、2006年路透社駐以色列攝影記者發佈經軟體竄改的照片、以及日前國內報紙以合成照片示意總統座車於高速公路與民爭道之狀況因而引起各界討論。在影像數位化、科技進步普及的今日,合成影像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我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記者協會」等專業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媒體機構改善機構內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攝影部門之意見,重視攝影部門及包含美編在內的編輯部人員之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本連署乃是希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並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讓媒體機構有所警惕,也讓媒體從業人員有所依歸。
連署平台: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1002310100700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2009財務報表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2009年收支總表
項目名稱
小 計
合 計
百分比
上年度餘拙

72,439

收入總計:

4,000
100.00%
年費
4,000

100.00%




支出總計:

30,040
100.00%
餐飲費
4,060

13.52%
設備租金
13,760

45.81%
雜費
6,110

20.34%
文具/影印/耗材
110

0.37%
房租
6,000

19.97%




本年度損益

-26,040

本年度餘拙

4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