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新聞稿】專業團體公佈新聞圖像使用規範 新聞工作者盼媒體機構支持

2010.2.7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台灣記者協會、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在數位影像蓬勃發展的今日,新聞圖像遭到竄改的案例履見不鮮,類似的事件引發極大的爭論,為了讓國內媒體機構正視目前新聞圖像遭到濫用、誤用的現象,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記者協會、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今天(2/7)召開記者會,公佈由專業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草擬的「新聞圖像使用原則」,並呼籲國內媒體機構制訂內部的自律公約,以維護新聞圖像的真實性,並讓國內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在使用新聞圖片時有所依據。

新聞圖像的濫用在數位影像發達的今日,早已履見不鮮,記者會中提出許多國外的案例,如路透社黎巴嫩藉攝影記者Haji(阿德南•哈吉 )分別於2006年七月與八月發出合成了濃煙與誘導彈軌跡的造假照片。中國大慶晚報攝影記者劉為強所拍攝的青藏鐵路與藏羚羊照片被揭發為合成照片等許多案例,類似案例若非經人揭發,讀者均不易辨識其經過變造。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鄭超文表示,當初之所以想要制定這項公約,是因為媒體上一張馬英九總統車隊在高速公路上與民爭道的畫面,被發現是以合成的方式處理,因而引發外界爭論,而長久以來,不論國內、外,新聞圖像造到竄改、變造的情形已經越來越氾濫,幾個國內的專業新聞團體因而共同討論出一個「新聞圖像使用原則」,希望提供業界參考。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表示,不論如何,「真實性」都是新聞中無可取代的原則,凡是新聞都脫離不了真實,讀者通常都沒有能力辨識新聞圖像的真假,因此新聞圖像的可信度,是建立在新聞工作者對真實的保證之上。鄭超文表示,「新聞圖像使用原則」中針對擺拍、設計畫面、合成畫面的規範,即是以真實性為出發點,因此即使編輯在某些狀況下必須使用到這些手法,也應明白地告知讀者,這張圖像是在什麼狀況下產生出來的。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表示,相較於國外媒體有一個共同的編輯室公約,國內媒體在這方面一直沒辦法形成共識,而國內的媒體高層主管普遍缺乏對於新聞圖像的素養,未來不排除拜會各媒體總編輯,期望媒體機構能夠支持建立新聞圖像使用的規範。

「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忽略照片在產製流程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監事、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則認為,新聞照片本身即具有政治性;另外相較國外流行多年的設計性圖像,國內對設計性的圖像的運用觀念,還不是很清楚。黃子明亦表示,攝影研究會雖沒有辦法強制其他媒體採用此次規範,但是社會要進步,專業價值觀能確立,希望這是一個開始。

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鄭超文最後表示,國內平面的攝影記者、文字記者都有專業組織,唯獨編輯沒有專業的組織,但是編輯在新聞產製的過程其實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希望有一日專業的編輯團體能夠出現,讓記者能夠與編輯對話,使新聞專業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能夠更受到重視。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新聞圖像使用原則

讀者信賴新聞照片乃基於事實的真實呈現,新聞圖像的拍攝、編輯與版面呈現不能背叛此信賴;今天,新聞圖像數位化,但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及可信度仍是新聞攝影永遠不變的原則。

  1. 新聞照片:在新聞事件中,拍攝者不指使、引導被攝者至特定位置拍照;影像、圖說(詮釋)以及編輯過程以不違背真實呈現為原則,包括不改變影像之內容、背景、顏色,亦不能以合成、拼接的手法虛構或重建新聞事件。
  2. 擺拍照片:在做人物訪問、圖片專題時,可能會以導演方式(擺拍setup picture)拍攝環境肖像或特寫等照片,但這也是以表達受訪者工作或生活特色、個人特質的真實面向為原則,不能傷害新聞的可信度,因此,擺拍的目的是創造一張具視覺性但絕不會讓讀者誤讀的照片。
  3. 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在新聞編輯過程中,可以創造性地使用影像來表達、說明抽象或未發生的議題。但其表現的手法必須以明顯、誇張或足以辨識為「人為產生」為原則,以避免讀者誤認其為真實發生之新聞照片。
    若使用數位影像處理軟體(photoshop)製作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必須讓讀者即使在缺乏圖說的情況下也能明顯地感受其虛構性。如果必須使用圖片說明才能讓讀者明白此圖片已經過數位技術處理,那麼這張圖片就不應被採用。
    另外,每張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的圖說,一定要說明這是設計性圖像(Photo Illustration),以和新聞照片有所區隔。
  4. 資料照片:應說明拍攝日期、場景與攝影者,以真實地呈現新聞事實,維護新聞的可信度。
  5. 修圖原則:過去,新聞攝影使用傳統暗房技巧的原則,是以維護讀者對新聞照片之信賴度為基石。今天,圖像數位化後亦同,數位影像處理軟體可用於照片的明暗、反差、色溫之調整或因相機鏡頭及感光元件汙損而產生污點的修飾,但調修原則仍應力求忠於事實,不可竄改、増刪照片內容。
  6. 圖片說明:其功用在,提供影像不能提供的基本事實(例如人、事、時、地、物等)、背景資料(例如為什麼或是意義何在…等),以及影像欣賞與解讀的角度,進而凸顯影像的視覺語言。因此圖說不應夾帶攝影者的揣測、想像以及無法驗證之情緒、狀況與對白。例如一張主體面帶微笑的照片,應僅描述被攝者為「微笑」,而非「高興」;一個流淚的母親,應僅描述「流淚」而非「傷心」。憤怒、傷心、高興、愉快...等情緒應以圖片元素表現,由讀者解讀,而非由攝影者或編輯以圖說文字進行主觀詮釋或暗示。
  7. 若是在採訪新聞事件中,因需要而採用擺拍手法時,請在圖說中揭示,以維護新聞照片的可信度。
  8. 新聞圖像的完整性:為避免新聞圖像訊息的漏失,應尊重並堅持新聞圖像的完整性至最後的版面呈現,故標題壓圖片或去背之做法應力求節制,如有必要為之,建議與攝影單位和圖片編輯等視覺相關工作人員共同討論。

【採訪通知】請勿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專業新聞團體公佈自律公約

【2010.2.7新聞採訪通知】
請勿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專業新聞團體公佈自律公約
公約緣起: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我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


2004年美聯社記者造假西安暴雨照片、2006年路透社駐以色列攝影記者發佈經軟體竄改的照片、以及日前國內報紙以合成照片示意總統座車於高速公路與民爭道之狀況,因而引起各界討論。在影像數位化、科技進步普及的今日,合成影像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我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專業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媒體機構改善機構內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圖片編輯、攝影部門及美編之意見及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我們呼籲台灣媒體機構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讓民眾不至再接收到虛假、偽造的新聞圖像訊息,也讓媒體從業人員有所依歸,展現其專業性。

公約內容:新聞圖像使用原則(參見附檔)


自律公約與談人:(發言順序)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 鄭超文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常務理事 鍾宜杰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莊豐嘉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陳世敏


時間:二月七日上午十點(星期日)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樓下為彩虹3C資訊廣場樓上,靠近華山藝文中心

交通:捷運忠孝新生站一號出口步行約兩分鐘


發起團體: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依筆劃順序)


聲援團體: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鄭超文  0932942732  王毅丰 0930098345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宋小海   0926-959-366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維護新聞真實 抗議媒體誤用、濫用數位圖像

《連署聲明》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我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連署。

2004年美聯社記者造假西安暴雨照片、2006年路透社駐以色列攝影記者發佈經軟體竄改的照片、以及日前國內報紙以合成照片示意總統座車於高速公路與民爭道之狀況因而引起各界討論。在影像數位化、科技進步普及的今日,合成影像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我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記者協會」等專業組織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媒體機構改善機構內專業分工不對等之權力關係,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能重視攝影部門之意見,重視攝影部門及包含美編在內的編輯部人員之專業養成訓練,讓台灣的新聞攝影朝向良性的路途發展。

本連署乃是希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並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讓媒體機構有所警惕,也讓媒體從業人員有所依歸。
連署平台: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1002310100700